【蟑螂的生態和習性】
2017-12-08 來自: 泰安市泰衛生物技術 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467
泰安滅蟑螂|濟南滅蟑螂|萊蕪滅蟑螂|濟寧滅蟑螂 1.棲息
蟑螂喜歡選擇溫暖、潮濕、食物豐富和多縫隙的場所棲居,這就是它們滋生所需要的四個基本條件。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物內,一般都具備這些條件,所以蟑螂成為侵害千家萬戶的害蟲就不足為奇了。
喜暖愛潮是蟑螂的重要習性。不難發現,不管在飯店、家庭,還是在火車、輪船上,廚房總是侵害嚴重的場所。就是在廚房,它們一般也喜歡棲居在靠近爐灶、水池的地方。到了盛夏高溫季節,廚房溫度過高,它們分散遷移到別的地方,分布擴大,因而廚房的蟑螂密度反而降低。在冬天,北方地區的特殊行業單位如飯店、副食店和家庭除了在廚房棲居外,同時還大量積聚在暖氣片等熱源附近活動。
喜暗怕光,晝伏夜出,這也是蟑螂的重要習性。白天它們都隱藏在陰暗避光的場所,如室內的家具、墻壁的縫隙、洞穴中和角落、雜物堆中。一到夜晚,特別在燈閉人睡之后才出外活動、覓食,或尋求配偶。因而,在一天24小時中,約有75%的時間都是處于休息狀態。
蟑螂扁體,適于鉆縫藏洞,可以躲進很窄小的縫洞中,例如德國小蠊的成蟲和若蟲可躲進僅1.6毫米的縫隙。懷卵的雌蟲也可在4.5毫米寬的縫隙中棲居,它們在縫隙中棲居時,足緊貼在身體,尾須平伸或與支撐面接觸,觸角常伸向外面,不時揮動,保持警戒狀態。
不同種類的棲息場所有所差異。德國小蠊多見于各類縫隙中,如管道周圍、墻縫、護墻板等縫隙和地板之間的裂縫中。美洲大蠊亦喜棲息于大的洞孔,偏愛濕熱的環境,例如釀造廠發酵車間、豆制品加工場等,也常在陰井、下水道、地下室等處群居。黑胸大蠊多見于碗菜柜、桌子和水池底下角落等處。
2.群居
蟑螂還有群居的習性。??砂l現在一個棲息點上,總是少則幾個,多則幾十、上百個聚集在一起,這主要是由于信息素的誘集作用。蟑螂的成蟲和若蟲都能分泌一種“聚集信息素”,它由直腸墊所分泌,可隨糞便排出體外。在蟑螂的棲居的地方,??梢娝鼈兗S便形成的棕褐色糞跡斑點,糞跡越多,蟑螂聚集也越多。由此可見,在蟑螂防治中,搞好衛生、清除蟑跡是一項重要的措施。
3.食性
蟑螂是雜食性昆蟲,食物種類非常廣泛。各類食品,包括面包、米飯、糕點、葷素熟食品、瓜果以及飲料等等,尤其喜食香、甜、油的面制食品。蟑螂有嗜食油脂的習性。在各種植物油中香麻油對它們有引誘力,所以有些地方稱它們為“偷油婆”。在食糖中,紅糖、飴糖對它們的引誘力強。
除了喜愛各類食品外,蟑螂也常咬食其它物品,例如在住房、倉庫、儲藏室等處,它們可啃食棉毛制品、皮革制品、紙張、書籍肥皂等等。在室外垃圾堆、陰溝和廁所等場所,它們又以發酵的有機物為食,甚而啃咬死動物。但是不同種類的蟑螂,食性也有一定的差別。例如德國小蠊喜吃發酵的食品;黑胸大蠊喜吃糖和淀粉;美洲大蠊喜吃發酵變質物質,但糖對它也有很強的吸引力;澳洲大蠊喜吃植物性食物。與食物相比,水對蟑螂的生存和發育尤為重要,如在蟑螂若蟲期,褐斑大蠊的1齡若蟲在供水情況下,即時無食仍有22.7%的蟲體發育成2齡期,若無水供給,則無法生長發育。蟑螂能耐饑而不耐渴,美洲大蠊在只給干食不給水的情況下,雌蟲只能活40天,雄蟲只能存活27天。反之,如果有水無食,則雌蟲能存活90天,雄蟲能存活43天。當處于惡劣的環境條件下,無食又無水時,蟑螂間會發生互相殘食的現象,強吃弱,特別是剛剛蛻皮的蟲子,不能動彈,表皮又嫩,就成了競相爭食的獵物。
正是由于蟑螂到處爬行無所不吃,它們沾染和吞入了大量的病原體,再加上它們邊吃,邊吐邊拉的惡習,成為一些病原體的機械性傳播者。
4.活動
蟑螂雖然有翅,但不以飛行為主要活動方式,尤其是室內棲息的種類,僅能做短距離的飛行和滑翔。蟑螂的活動主要靠三對足爬行,爬行速度很快,雄蟲每分鐘可爬行21米,雌蟲爬行稍慢些。
溫度對蟑螂的活動有顯著的影響,當低于15度時,絕大多數蟑螂不活躍;15--37度為活躍;37度以上呈興奮狀態;室溫超過40度蟑螂趨于死亡。噪音、震動、強光及某些殺蟲劑處理過的物面,蟑螂會自動回避和逃竄。這是因為蟑螂身體上有許多感覺器官,尾須上有許多感覺毛,平時直立,受到外界刺激后就倒伏下來,這種信號就會迅速而直接傳導到腿部,蟑螂就會立即躲避。這種被稱為風感器的器官很敏感,它可以聽到人聽不到的聲音,同時對風的壓力反應也很敏感。